Monday, November 26, 2012

遊戲學習 — 提升數學興趣


對很多孩子來講,做功課是苦差,不是一拖再拖,就是對着打開了的功課發呆;家長每日軟硬兼施,卻迫不出好成績來,跟孩子一樣痛苦。事實上讓孩子接受密集式的補習,沒有思考空間,反而令孩子更形抗拒學習。
有教育專家認為,以「好奇心」來驅動孩子學習是最有效的,而最好的方法就是「遊戲學習」;此方法主要以數學為教育重心,從中鍛鍊五大腦部能力──集中力、視覺處理、記憶、邏輯推理及思考速度,使孩子學得技巧之後,可應用於其他科目,同時提升視野,不再成為只懂背書的學習機器。

        不少家長為孩子檢查功課的時候,發覺做錯了,就叫孩子立即改正,甚或直接講出正確答案,生怕孩子取不了高分,影響整體成績,孩子就永不知道自己錯了什麼。教育專家郭文玉博士主要研究人類腦袋與學習的關係,並有參與資優教育,她認為要幫助孩子善用腦袋,家長的角色非常重要。「成年人要好好引導,並非強迫孩子去學。」我們常以學業成績來判定孩子的優劣,其實過程比結果緊要。「究竟學習的Thinking Process (思考過程)是什麼?就像吃了一道很美味的菜,重點不在那道菜,而是如何烹調出來,才有這樣的美味。」

腦部能力取長補短
        思考過程要通過腦部運作進行,郭文玉認為腦部有五大能力可以後天培訓,包括集中力、視覺處理、記憶、邏輯推理及思考速度。要檢測每項腦部能力強弱,可獨立以每項能力作腦部評估測試,為家長提供參考建議,從而設計孩子學習計劃。已入讀幼稚園後,四歲前已可藉測試找出孩子強弱項。「每個孩子的能力強弱各有不同,例如有孩子的集中力很強,思考速度卻不濟,就要給予個人化教學。」

        腦部評估測試主要是比較個人五項腦部能力強弱,而非與旁人相比,「知道各個腦部能力的強弱,就可集中培訓──鼓勵孩子發揮強項,弱項則要補底。」數學差不止得一個原因,可以是專注力不足,或推理能力薄弱,找出原因才可對症下藥。「要是孩子因為專注力較弱,導致計數差,就可改善孩子的專注力,從而令算術能力提升。」數學好,也不代表邏輯思維較佳。「數學差,邏輯思維也可很好,反之亦然。就以寫劇本來講,就要求很高邏輯能力吧。」
        即使是簡單的數學題,也要經歷很多過程才可得出正確答案;只是我們長大了以後,就忘了當初是怎樣學曉的。「就算是二加二等於四這樣的簡單算術,也要base on一加一等於二才知道其邏輯。」另外,我們也要有一定的視覺處理能力,才可分辨各個數字的形狀,「心算的時候,腦裏是否能夠立刻浮現數字?這就是視覺處理的範疇。」

成績好不等於真懂
        常說香港和中國學生的數學成績較佳,然而「成績好」未必等於真的學懂了。數猴皇醒目兒童教育中心總經理關紫悠就分享了她學生時代的經驗:「我在香港是理科學生,中七後往美國升學,當時覺得數學很易,成績也好;可是上課聽到同學的發問,才發現自己並非完全明白數學。我以為自己識的東西,原來從不明白。」她留學一年後才懂得如何發問,「發問比起練習更能幫助學習。」贏了成績,卻幫不到投身社會所需,畢竟沒有工作會要求員工有優秀的倒背如流能力。
        背誦並非萬惡,起碼我們總要認得「A」這個字母,接下來才可串生字。「可是背得過多,最後只能發揮出很少。」而且在資訊泛濫的今天,也沒可能全背得出。其實學習數學只是引子,訓練出自我改正 (self correction) 及反省 (reflection) 能力才可應付社會所需。郭文玉認為今時今日孩子的解決困難 (Problem Solving) 、選擇與辨別是非的能力都特別弱,「大人要讓孩子從小就提高警覺性,計數時要思考為何要做這些東西?為何答錯?」這樣的訓練才能增強自主力。
        數學進步了,連帶其他科目也可提升,「技巧可用在其他科目。」學業固然重要,但郭文玉覺得,在日常課堂以外,孩子也要培養出創意思考 (Creative Thinking)。「可是家長都問,創意可以幫助考試嗎?」中國人常說「勤有功,戲無益」,卻造就了「高分低能」的學生──數覺成績超班,但想像力不足,「中國幾乎沒有出現過世界級發明。」郭文玉曾在內地遇到「高分低能」的學生,「我把一疊紙給一個十幾歲的學生,要他派給同學,他愣住了,說不懂怎樣派。另一個學生沒有筆,就呆坐着,什麼也不做。不止中國內地,香港也如是,老師只要求學生能把所有東西學識,卻不讓他們發夢。」

遊戲學習鼓勵嘗試
        小時候我們都要死背九因歌,郭文玉則主張要孩子自己想為什麼是這些答案。「他們可在玩遊戲當中了解,在無壓力的情況下學習。」遊戲就是一個學習過程。「玩的時候,孩子自己一high,就已進入狀況,對學習會感到開心。不能夠讓孩子長期處於輸贏狀態,平時他們在班房已受夠。」
        玩遊戲的好處,就是輸了也不妨,孩子便敢嘗試,「有個學生,學業成績不錯,給他一篇英文照着念,遇到一個不認識的英文字,就索性停下來不念下去,怕讀錯。」不一定就要把學習融入遊戲之中才行,有時只是一些無關痛癢的玩耍,已能叫孩子對學業不抗拒。「我曾叫一個家長跟兒子玩,她說不知道玩什麼好,我說搔一下他就夠了,孩子開心,你之後叫他做功課,他一定肯。」

一百分不是唯一出路
        香港競爭那麼大,讓孩子太輕鬆,會否失去競爭力?郭文玉說,我們的目標不是只有「一百分」的成績表,「世界有很多出路。」家長可以想一想,「自己家庭的價值觀是什麼?孩子與成績,哪樣緊要?」有時候,成績好也不代表什麼。「華爾街有好多猛人呀,但你看現在的經濟搞成什麼樣子。」
        不從小就嚴格培養,會否錯過黃金時間?「其實我們一生也可以學習,寧願讓孩子有開心童年,好過他們到青春期才爆發。」做書蟲未必有利面對社會,「學業不佳的孩子,腦筋反而轉得快,因為他們要求存嘛。」孩子面對的,不光是成績上的拔河,還有社會的競爭,更甚的是全球競爭,「家長要孩子適應全球競爭,就要現在培養,別讓他們的世界太窄。」



信報C2 健康生活 <育兒有法> 報導 — 2012年11月21日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